阮啟弘  講座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研究學術專長:

阮啟弘教授長年投入注意力、工作記憶與認知控制等議題的研究工作,並致力非侵入性神經調節技術(如跨顱電刺激、跨顱磁刺激)、腦電波及功能性磁振造影等技術之整合與應用。歷來已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PNAS)、Brain、Cerebral Cortex、Journal of Neuroscience、Scientific Reports、Human Brain Mapping、NeuroImage、Cortex、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等國內外優質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10餘篇的論文成果,其中多項發現都為台灣心理學界的首例。

在學術生涯初期,阮教授以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理論性基礎研究為主要研究範疇,接著嘗試關心教育學習及臨床族群的注意力議題(例如學齡前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與注意力發展),以及更多其他可能的應用性研究。奠基於研究成果和經驗的積累,提升了整個研究團隊的學術能見度,也因此促發不同領域的學者與本團隊相互交流,進而交織出跨領域的合作網絡。近幾年,持續在理論性基礎研究的議題上不斷深化,同時與合作團隊共同開發出全新的數據分析方法,為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帶來突破,使研究成果得以更有效地逐步轉譯到教育學習、臨床醫療、運動等研究領域。

 

演講主題

從孩童的大腦可塑性與認知發展探討潛能釋放

摘要

過去20多年來,兒童注意力及執行功能發展的相關研究已然成為重要議題,同時也促成許多認知神經科學和教育學之間的跨領域交流和整合性研究。我與研究團隊在過去多年間,長期投入學齡前孩童大腦可塑性、教育與認知功能發展的綜合研究,舉凡:我們在2006年之前就已開始發展協助準確測量學齡前兒童之注意力與認知控制的電腦化作業和方法,同時持續努力建立這些研究的常模並嘗試開發最佳的介入方案。除此之外,我們從研究中看出隨著注意力負荷增加,對於數字距離感判斷的正確率越低(Hsu et al., 2010)。在其他執行的研究結果上也發現4至7歲學齡前兒童之注意力發展與衝動控制有長足且顯著的發展(Lin et al., 2011)。爾後,我們再從152名3.6歲至6.6歲之間的學齡前兒童中,找到研究證據表明抑制控制與年齡和智力發展的關聯(Lee et al., 2015)。

在國際上已有一系列長期追蹤的研究指出,4至7歲孩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發展,可用於解釋認知功能表現的個別差異,並預測未來的學業表現,以及甚至長達到30年後的社經地位、身體健康、婚姻狀態、親子關係、藥物濫用與犯罪傾向等狀況(Moffitt 2011, PNAS),對於生活表現與人生發展,自我控制能力的解釋力比智力要來得更高。相關的整合性研究和成果,將可做為注意力與衝動控制發展遲緩或過動等問題之孩童的早期篩選依據,以儘早發現狀況並介入,幫助他們在自我控制的發展上獲得最好的調整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