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 間:114 年 7 月 5 日 (六) 至同年 8 月 3 日 (日),為期一個月。
二、地 點: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二樓藝廊,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 303 號。
三、主 旨:
太陽,這顆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恆星,始終以穩定的光和熱滋養著萬物。然而,太陽的活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存在約 11 年的週期性變化,稱為「太陽週期」。目前,我們正處於第 25 太陽週期,接近極大期的階段。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的觀測數據,預計本次週期的極大期將於 2025 年 7 月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強烈的太陽風暴可能引發顯著的地磁活動,導致極光出現在較低緯度地區;而劇烈的日冕物質拋射 (CME) 則可能影響短波通訊、衛星定位精度,甚至造成電網波動。
從 46 億年前地球誕生到生命演化,太陽始終是這顆藍色星球最關鍵的能量來源。本次以「太陽」為主題,透過太陽模型、3D列印模型等展品,引領觀眾探索太陽核心的核融合過程和內部結構、日冕高溫的未解之謎,以及太陽黑子與耀斑等活動如何影響現代社會的太空科技與日常生活。展覽同時介紹人類為深入了解太陽而進行的探索任務,讓觀眾認識這些尖端科技如何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期待這場跨越 1.5 億公里的星際對話,能激發大眾對太空天氣預報與太陽物理學的熱情,並啟發下一代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四、開放對象:一般大眾 (免費參觀)。
五、注意事項:如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主辦單位將視情況調整活動內容,請以最後公告內容為準。
六、指導單位:教育部、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主辦單位: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臺灣太空科學聯盟、臺灣科學特殊人才提升計畫。(依筆畫排序)
連絡電話:(03) 4227151 分機 65955 王先生
聯絡信箱:ttss@gm.astro.ncu.edu.tw
